撰稿 | 芋圆
来源 | 贝多财经
近日,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财险”)发布公告称,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相关监管规定,该公司已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对于已生效的保险合同,渤海财险将正常履行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并做好理赔等后续服务。
此消息对于渤海财险而言,无异于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之前,渤海财险的偿付能力与风险评级便常年处于低位,过度依赖车险业务使其业绩来源单一、盈利能力羸弱,频繁的违规罚单与诉讼案件,也严重挫伤了该公司的口碑。
前不久,还有用户向贝多财经反映称,其在为摩托车购买车险时遭遇了“捆绑销售”的情形。其中,销售告知必须花费399元购买道路救援服务才可以购置商业险,而对应的保险公司正是渤海财险。
在互联网保险行业监管力度趋严的背景下,大股东亲自下场带队,能否帮助渤海财险找到穿越寒冬的动力引擎?
一、风险综合评级常年不合格
渤海财险的互联网保险业务之所以被暂停,主要受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的拖累。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了财险公司开展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应符合的条件。
根据要求,财险公司在符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条件的基础上,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75%;最近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B类及以上。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渤海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8.90%,较一季度末上升了4.08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9.84%,较一季度末上升了4.33个百分点,偿付能力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
然而,渤海财险2024年一季度、2023年四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均为C,流动性风险等监测结果表现不佳。且自2021年一季度起,该公司的风险综合评级已连续14个季度为C,公司内部的风险治理存在一定隐患。
渤海财险方面表示,其已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评估和业务品质管控,推动资产端、负债端的协调联动,优化改善净现金流水平。但对于风险评级长期“亮红灯”的渤海财险而言,满足监管要求仍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实际上,渤海财险的偿付能力虽能满足监管要求,但也远远落后于业内平均值。财产险公司2024年二季度末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7.9%和210.2%,而渤海财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一度低于100%。
另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评估,渤海财险2023年的SARMRA得分为70.48分,低于财险公司75.45分的平均分。且在监管总局评估的36家保险公司中,70分以下的仅有两家,得分刚过70分红线的渤海财险,业内排名大概率位于中下游。
可见,无论是从风险评估还是外部环境来看,渤海财险仍需主动对标监管重点,进一步推进偿付能力的升维和合规经营的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
二、车险业务换不来稳定盈利
公开信息显示,渤海财险成立于2005年10月,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发起设立,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已拥有24家省级分公司,以及300余家地市级、县级分支机构。
成立之初,渤海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于2018年来到40.03亿元的峰值。但在此之后,该项业务的收入便开始出现波动,2019年至2023年的收入分别为37.21亿元、32.14亿元、35.65亿元、33.75亿元和35.50亿元。
渤海财险的盈利水平,也同样难称乐观。即便是在保费收入成倍增长的2010年至2018年,该公司也仅在2015年实现了1.05亿元的短暂盈利,其余年份均录得亏损;直至2020年,渤海财险才再度实现750.88万元的净利润。
接下来的三年,渤海财险依旧在盈亏平衡的浪潮中沉浮,2021年再度跌入亏损的泥潭,2022年和2023年则分别实现净利润3471.83万元和4731.79万元。累计亏损超15亿元的渤海财险,目前仍未找到稳定的盈利上升通道。
不仅如此,渤海财险的经营结构的单一性十分显著,业绩高度依赖车险。2019年至2023年该公司来自机动车辆险保险业务的收入分别为32.68亿元、28.20亿元、30.96亿元、27.47亿元和28.21亿元,占总保费比例高达八成。
遭在2020年接受蓝鲸保险采访时,中国自保网执行董事曹志宏就指出,渤海财险的保费增长相对滞缓,前五大险种占总保费比重几近98%,车险业务占比近88%,经营粗放、产品线过于单一的业务结构并不利于企业成长。
渤海财险也曾在2020年工作会议上提出“效益为先,转型发展,管理升级”的经营理念,意图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经营亏损问题,并将非车险业务战略发展作为企业转型的头等大事。然而截至今日,该公司的“车险依存症”仍未缓解。
渤海财险2024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9.77亿元,同比6.06%;净利润为2109.55万元,同比增长80.49%。与此同时,该公司实现签单保费20.89亿元,其中车险签单保费为15.91亿元,占比依旧高达76.16%。
三、诉讼与处罚问题高发
车险业务的高度集中,使得渤海财险身负多项相关诉讼案件。据天眼查统计,渤海财险目前共涉及司法案件2478件,其中1733件司法案件的案由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占比高达69.9%。
2024年以来,渤海财险涉案数量高达190次,案件遍及福建、重庆、江苏等地。最新案件为江某与渤海财险、南城盈泰物流有限公司、邵武市佳诚汽车维修部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该案件将于10月28日开庭。
除去外部纠纷,内控问题也是渤海财险常年以来的“心病”。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于8月末公布的罚单中,渤海财险深圳分公司因财务数据不真实被罚款50万元,相关责任人也分别被处以10万元、7万元、7万元的罚款。
而就在两个月前的6月27日,渤海财险嘉兴中心支公司刚因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以及利用保险代理人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被处以31万元的罚款,相关责任人亦被罚款3万元。
2024年刚开年,渤海财险青岛分公司又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处以罚款42万元,原因为“直销业务虚挂中介套取费用、虚列业务及管理费”。也就是说,渤海财险欺骗监管、投保人的违法违规行为颇为频繁。
继续往前追溯,渤海财险湖北分公司2023年也曾因编制虚假资料,被处以16万元罚款。渤海财险天津分公司还被监管披露“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并被罚款34万元。
另据监管部门统计数据,2023年以来渤海财险及其分支机构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累计被处罚金额超200万元。种种迹象表明,渤海财险的在内控问题上存在不少漏洞,针对整改力度与合规经营意识仍有待提高。
就在今年3月,渤海财险新任董事长刘振宇任职资格获批。据悉,刘振宇是渤海财险大股东泰达国际旗下的骨干,现任泰达投资副总经理、泰达国际董事长,此前曾在恒安标准人寿任职十余年,拥有丰富的寿险公司管理经验。
大股东董事长挂帅亲征,重振渤海财险业绩的决心不言而喻。但就该公司所处的境遇来看,渤海财险的首要任务应当是修复市场信心与行业口碑。
相关推荐
近日,珠海市铁建亚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生工商变更,原合伙人TFI Investment Fund SPC、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工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为合伙人。
9月30日消息,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资获得核准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