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牌消金“去中介化”助贷机构实施“出海”战略
公司动态 消金行业 财经 WEMONEY研究室 · 2024-03-28 04:33:37
2023年,“去中介化”“自营”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关键词。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当行业风险增加时,业务难度会加大,行业洗牌趋势势必加剧。在国内卷资金成本、卷获客成本、卷产品的情况下,更多的助贷机构开始将“出海”作为第二增长点。

QQ截图20240328172202.png


2023年,“去中介化”“自营”是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关键词。2024年是一个分水岭,当行业风险增加时,业务难度会加大,行业洗牌趋势势必加剧。在国内卷资金成本、卷获客成本、卷产品的情况下,更多的助贷机构开始将“出海”作为第二增长点。

自营与助贷

近几年,多家持牌金融机构在自营的道路上徐徐图之。它们一边搭建系统、铺设自营产品矩阵,一边逐渐减少与助贷公司的合作。“去中介化”基本已成为持牌金融机构的共识,动因有三:监管强调自主经营,流量成本居高不下,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财经》新媒体的采访中,多位助贷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去中介化、做自营对助贷公司影响不大。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王贵(本文采访对象均为化名)称:“很多在现阶段才开始发力自营业务的,都是持牌消费金融领域腰部或尾部机构,与自营渠道已经成熟的头部消金或者助贷公司相比,他们现阶段的获客、运营能力以及资产质量都不是一个量级。”


除此之外,自建系统的能力与高昂的自建成本,让部分想要发展自营业务的持牌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一位助贷公司内部员工透露,“某些持牌机构过去几年尝试做自营,后来发现是失败的,现在团队基本解散了。”


谈及合作现状,王贵表示:助贷平台与消金机构合作的意愿在下降。此前,助贷平台与持牌消金合作的优势是放款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手头分布不均的信贷资产,但问题是资金成本较高。现在互联网银行、民营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助贷平台和消金机构、网络小贷的合作意愿就会受到影响。


就助贷业务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缩量”问题,有的从业人员认为:由于消费欲望降低、催收力度下降以及此前业务扩张风险逐渐暴露等原因,预测今年行业不良率会上升,故业务增速有所放缓;有的认为:这是机构借此机会“筛选客户”,洗去年化利率24%以上的用户,以应对监管政策和合作机构的要求。


说到客户拓展,王贵认为国内市场已被充分挖掘,不存在纯粹的新客户,消金公司挖掘的新客户大概率是别人家的老客户,也就是存量博弈。为此,另外一家助贷机构负责人周跃表示:如何在符合监管要求下,抓住优质用户,看好存量用户,对机构而言至关。未来几年业务难度的确更大,这也是大家开始实施“出海”战略的原因之一。

2024“出海”新元年

有人说:“2024年可能是助贷出海的新元年。”实际上,2017年也曾被业内称为“金融科技出海元年”。从2017年开始,以东南亚市场为起点,兴起了金融科技公司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的热潮。如瓴岳科技、信也科技等,在2018年开启了国际化进程。

助贷机构之所以将目光投向海外,一方面,国内消费金融市场优质客户饱和,市场竞争激烈,“出海”或许还有机会;另一方面,此前在海外布局的金融科技公司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位助贷从业人员表示,“以前是万马奔腾的时代,各显神通寻找海外市场,在各国探索试错,得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大家紧随其后集中到那个地方。目前来看,这个过程已经完成。”


瓴岳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外市场布局主要在以印尼、菲律宾、墨西哥为代表的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2017年8月该司的Easycash APP在印尼正式上线。“这些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外资也比较开放。从市场角度看,这些国家人口众多,但是由于征信数据缺失,传统银行对当地用户的金融服务普及度不高,特别是消费金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时间线来看,目前再想出海的机构已经比最早出海的公司晚了3-5年。某些地区还有市场机会,比如非洲。因为非洲市场还属于较为粗放的早期阶段,挣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钱,利润水平不稳定。谈及目前的融资产品,较之国内更为短期,利率也会高许多。


该负责人还表示,海外也存在市场监管、存量竞争的问题,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用户提供更低利率、更大额度、更好服务的产品,是行业不可回避的挑战。大多数国家的监管都在和企业一起学习成长,这些新兴市场会逐渐趋于监管规范、市场稳定。因此,希望更多的中国出海企业能秉持良心做生意,让各国监管看到线上消费金融给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给行业留下积极的发展空间。

信也科技掘金东南亚

2018年底,信也科技在印尼注册成立公司“AdaKami”,2019年12月获得印度尼西亚金融服务管理局(OJK)颁发的基于技术和信息的金融借贷机构许可证。2022年,信也科技进一步动作,在菲律宾成立了两家子公司,一家被授权作为贷款公司运营,另一家被授权作为融资公司运营。

2023年全年,信也科技国际交易量增长至78.5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84.7%。国际收入增加至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9%,占总净收入的17.0%。从用户数据来看,海外累计注册用户数达2460万,同比增长58.7%;累计借款人数达到480万,同比增长41.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国际市场贷款余额为12.6亿元,同比增长57.5%。可见,相比于国内业务不足10%的增速,国际业务几乎都是大幅增长。


信也科技在财报沟通会上表示,“2024年,我们预计印尼市场会全面实现盈利。最近几年集团在菲律宾的业务发展也非常快、非常健康,我们在当地的市场规模排名第二。”此前有报道称,在印尼现金贷产品的放贷规模上,信也科技已居行业第二。按照信也科技预测,2024年其国际市场的全年交易量将在94亿至110亿元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约20%至40%,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出海”金融要控好风险服务地方

中国金融科技走在世界前沿,近几年大力实施“出海”战略,几乎都将目光首先锁定在东南亚,然后逐渐辐射至非洲和拉美。东南亚成为中资企业“出海”的首选之地,一是因为地缘、人口、经济发展潜力三因素叠加,二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使得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入。


然而,由于东南亚各国的历史国情、营商环境、市场竞争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除了新加坡,其他国家的金融科技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业务模式也相对简单。因此,助贷机构在实施“出海”战略时,除了管理相关金融风险,还应重点关注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家政策风险。


综合来看,现在的东南亚好比数年前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的中国,遍地是机会但也处处有风险。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则提示,中国企业到东南亚发展金融科技要吸取互金行业发展的教训,少走弯路。一方面要把握金融业务的风险本质,另一方面要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他建议出海企业构建金融科技生态圈,重视跨境业务中不同国家的互联互通问题,以及金融科技发展的技术标准制定等问题。


金融城CEO吴雨珊认为,当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对于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出海东南亚是一个契机,因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东南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缓冲区和大后方。不过她也强调,“中国企业出海不能涸泽而渔,要做到不利用监管空白或漏洞赚快钱、黑钱,给中资企业甚至国家层面带来负面影响。”


来源| 《财经》新媒体 金融科技风控室

作者:王柏匀 闻道


0 人收藏 0 人喜欢
分享至:

0 人打赏,共 0

相关推荐

财经
蚂蚁消费金融2023年净利润1.52亿元同比大跌82%:资产总额大增125.6%

4月26日消息,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 2,396.69 亿元,负债总额2,167.28 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 229.41 亿元。报告期内,本公司实现净利润 1.52亿元。

实时观察 公司财报 财经 消金行业 公司动态 金融虎网 · 425浏览 · 19小时前
西安银行与独董廖因任职超期仍领取津贴被监管责令改正

日前,西安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陕西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廖志生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监管措施的出具和西安银行现任独董的超期服役有关。

公司动态 监管 财经 银行 实时观察 金融虎网 · 367浏览 · 20小时前
短视频在吃孩子的大脑?太夸张了!

谈事物,还是谈程度?

公司动态 财经 传媒 陆玖商业评论 · 342浏览 · 21小时前
0 人评论
可输入 255
投稿
资讯排行